张兰生:从电车司机到抗联名将 东北抗联烈士张兰生儿子包洪斌
发布日期:【2016-08-24 11:16:19】 浏览次数:【3596】

 

“我的头颅,我的热血,献给民族革命,献给党的事业。”父亲用生命兑现了他向党发出的誓言。2015年11月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巴山街上的一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东北抗联烈士张兰生的儿子包洪滨。

83岁的包老告诉记者,他父亲在1940年牺牲,当时他才8岁,家人一直瞒着他,直到抗战胜利。

从包老处我们了解到,张兰生是由一名普通电车工人成长起来的抗联高级将领,抗日期间曾任中共珠河(尚志市)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北满临时委员会委员、东北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他曾参与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震动了当时的日伪当局。而后便开始了艰苦转战、出生入死的抗联历程。

 

筹经费——车票钱藏苞米瓤里

“父亲原名叫包巨魁,190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因为小时候被舅舅家抱养,随舅家姓,后来改名张兰生。”包洪滨说,工人运动前夕,家里就成了父亲开展地下活动的办公地点。

“五卅运动”爆发时,张兰生就和同学们发起成立了“呼兰县学生联合会”。1928年他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先后当上了“车长”(售票员)、司机。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秘密成立,张兰生首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投身于反满抗日活动中。

为了让更多的工人团结起来反抗日伪当局,张兰生和工友们常常制作标语、散发传单,在工人中进行秘密的宣传活动。“当时党的活动缺少经费,父亲就借着职务之便,为党筹集经费。他在卖车票的过程中,常常把乘客丢到地上的车票捡起来,悄悄放在售票袋里,再卖给别的乘客,偷偷攒下乘客的车票钱。然后,他再把乘客的票钱塞到事先放在包里的被掏空的苞米瓤子里,从窗户扔到轨道外的树丛里。其他的同志就到树毛子里找到苞米瓤子,拿出钱作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

包洪滨开玩笑说:“我当年还为地下党接头放哨站过岗呢!”。

原来张兰生领导电车工人运动那会儿,包洪滨刚满一周岁。“据我母亲讲,开始父亲做地下活动,赵一曼等同志到家里开会,都是背着母亲的,赵一曼那位漂亮阿姨经常出入我家,母亲一度还心生疑虑,后来母亲经过了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在家里的床底下发现了印刷好的宣传标语,母亲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是干‘大事儿’呢。母亲文化不多,但她明白这事的重要性,再后来父亲在家开会,母亲就主动抱着一周岁的我站在家门口,为父亲放哨。”

 

领导罢工——大闹伪满“建国日”

包洪滨说,日军占领哈尔滨后,当时,电车公司有司机、车长(售票员)等300余名工人。父亲经常鼓励工友们起来抗日。有一次晚上收车,他们还将欺压工人最厉害的一名电车监督痛打一顿。他鼓励工友们说,咱们个人斗不过他们,要想办法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当局组织“建国”提灯晚会。张兰生和工友们夹在游行人群中,进行反日宣传,他们撕毁张贴的宣传画,往标语上涂墨汁,烧毁了搭在霁虹桥上的彩楼。为此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哈尔滨市委对工人的斗争非常重视,派党团员到电车工人中开展活动。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哈尔滨市委的领导冯仲云、赵一曼等都经常到电车工人中开展活动。张兰生被选为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委员,与他们一同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3年4月2日20时,电车车长张鸿渔因向身着便衣的伪宪兵王永昌索要车票,遭到毒打。消息传出,工人们气愤难平,提前收车入库。当晚,电业局党组织成立了罢工委员会。张兰生负责宣传工作,经过斗争,工人们的要求基本达到,罢工斗争获得胜利。

1934年2月,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遭到破坏,张兰生受哈尔滨市委的派遣,赴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数日后,父亲秘密回到家中。他告诉母亲,自己要出远门,嘱咐她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父亲走后,母亲带上我们便离开了哈尔滨,回了呼兰县的老家。从此,我们和父亲就天各一方了。

 

辗转多地——领导抗联队伍

1935年2月,张兰生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组成了有冯仲云、赵一曼等9人的中心县委常委会。哈东地区形成了以珠河为中心,包括宾县、延寿、方正、双城等县部分地方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珠河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蚕食破坏,张兰生等人领导军民为恢复老根据地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为躲避敌人的搜索,部队不断转移,在深山密林中风餐露宿,战胜了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的“讨伐”袭击等种种困难,先后在红石砬子、十三堡等地活动,开辟了拥有2000户居民的新游击区。

张兰生十分重视对收编的抗日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在给三军补充师师长李发等人的信中,嘱咐他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改掉恶习。信中说:“人民反对乱抢乱夺”,“只有严格的军纪,良好的风尚,爱护民力,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个队伍才能有发展前途”。

抗战胜利后,组织上给我们送来消息,包洪滨说。“1940年7月,父亲赴德都县五大连池北朝阳山一带指导龙北地区党的工作,被日伪军包围,为了保卫北满洲省委和第三军总部,为掩护李兆麟等战友,父亲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如今父亲就读过的学校以父亲名字命名。父亲战斗过的街道改为父亲名字,每次我经过五大连池市的兰生学校和兰生大道,就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烈士没有被忘记就是对我们后辈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