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战俘在奉天战俘营中的遭遇
发布日期:【2016-08-18 11:33:21】 浏览次数:【3614】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自1943年建成,直到1945年被解放,在这里关押的战俘人数每年都会有变化,最多的时候曾经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2000多名战俘,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只有18岁。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愿提及的岁月,那就是在奉天战俘营中的悲惨遭遇。 

正像乔纳森·温莱特将军回忆的那样:“在漫长的被俘生活中,我不只一次在想,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那样的惨无人道?”在当时,日本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不仅在战俘的衣食住行及精神上进行残暴的虐待,而且还强迫战俘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温莱特是这里关押过的高级盟军战俘中最耀眼的一位,曾担任菲律宾的美军最高指挥官,先后被关押在菲律宾、台湾、沈阳的6个战俘营。在被俘的三年里,即便他级别最高,也是难逃噩运,同样要忍受饥饿和毒打,遭到侮辱和欺凌。

艾德蒙·杰米森自从被关押在战俘营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他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由于当时战俘营食品供给不足,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他几乎双目失明,直到回国以后,在得到了系统治疗后,才得以康复。

    277号战俘欧文·约翰逊每到一个新的战俘营就要更换一次号码牌,他把这些都完好的保留了下来。552号战俘更是将这些编号做为自己的手机尾号或者汽车车牌号来使用,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都代表着特殊的经历和意义。

在战俘营里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服从命令,如果稍有反抗就一定会遭到日军的各种惩罚,轻则挨打,重则单独禁闭,他们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手段来体罚侮辱战俘。

战俘们每天都在承受着寒冷、饥饿、疾病和毒打的侵袭,因此大批战俘死亡。1943年2月,日本关东军派出一组医疗队来调查战俘死亡的原因,还多次对战俘的尸体进行解剖。这支神秘的医疗队就是骇人听闻的魔鬼部队——731。他们给战俘注射各种疫苗,次数之多,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耐受性,许多战俘因此而死亡,即便活下来也落下终生的病症。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5年间,先后有248名战俘在这里相继死亡。仅1942年底到1943年春,战俘的死亡率就已多达16%。日本战败以后,这些客死在异国他乡的战俘们都被查明身份,并将骨灰全部送往了各自的国家公墓进行永久的安葬。

为了摆脱日军残酷的虐待,战俘们通过各种形式与日军进行着反抗和斗争,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计划如何逃跑。1943年6月23日,三名美军战俘经过精心的准备,成功逃出了战俘营。但由于他们的面孔太与众不同,逃跑了十多天就被抓了回来并且施以酷刑,最终在所有战俘面前日军对他们执行了枪决。这件事给其他战俘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放弃斗争,为了有一天能够早日回家,每天锻炼身体来增强抵抗力。此外,消极怠工,故意破坏也是他们反抗的手段。在这期间,盟军战俘与中国工友相互交流、帮助、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

当年3名战俘逃跑时,就是23岁的高德纯帮助他们得到了一张东三省地图,逃跑失败后,年轻的高德纯被日军严刑拷打,并以“反满抗日”的罪名被判入狱10年。

无私帮助过战俘们的中国工友还有很多,如今的李立水老人,今年已有91岁的高龄,是目前唯一一位了解战俘营过去的见证人。当年他是MKK的小学徒工,一天,他从菜车里偷出了两根黄瓜扔给了非常饥饿的266号战俘尼尔·加格里阿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尼尔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段让他记忆犹新的经历,一直让他对曾给予他两根黄瓜的中国工友怀着感激之情,也正是中国工友的善良和勇气,使两根黄瓜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2005年美国政府向李立水老人颁发的表扬证书。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是中国工友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战俘们最大程度的帮助,尽管语言不通,但共同的仇恨与苦难使战俘和中国人民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是战俘们永远难忘和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