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移民
发布日期:【2016-08-26 11:24:42】
浏览次数:【2332】
1936年4月,在试验移民地基础上,关东军在伪满首都“新京”召开移民会议,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提出在20年内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同年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国策之一。预计从1937年起,在20年内分四期向东北移民:即1937—1941年为第一期,移民10万户;1942—1946年为第二期,移民20万户;1947—1951年为第三期,移民30万户;1952—1956年为第四期,移民40万户。由此而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第三次移民高潮,史称“国策移民”。
据统计,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东北的移民总数在30万人左右。为使日本移民能够得到土地,日本利用其设在东北的移民侵略机构“满洲拓殖公社”和伪满的“开拓总局”等机构,以强占或廉价购买的方式,大肆掠夺东北农民的土地。而失去土地的东北农民,有的沦为日本移民的雇工、佃户,有的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