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及其斗争
发布日期:【2016-09-05 11:15:02】 浏览次数:【3199】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进一步建立和扩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党的新政策的感召之下,许多山林队、义勇军都纷纷要求联合请求改编。1936年12月,杨靖宇、赵尚志、李延禄等联名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名称为“东北抗日联军”,扩大东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吸收各种爱国力量参加抗日联合军队。在抗日救国旗帜下,先后改编了民众救国军、反日自卫军、反满抗日救国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建立起抗日联合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至第11军。1937年,东北抗日联合军进入全盛时期,号称“十大联军”,抗日武装部队达到了万余人,接受抗联指挥的抗日武装部队有2万余人,扩大了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游击根据地,广大农村为抗联所控制。

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的将领

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为杨靖宇,政治部主任为宋铁岩;

第二军:军长为王德泰,政委为魏拯民;

第三军:军长为赵尚志;政治部主任为张寿笺(李兆麟);

第四军:代军长为李延平;

第五军:军长为周保中,副军长为柴世荣;

第六军:军长为夏云杰,参谋长为冯治纲;

第七军,军长为陈荣久,参谋长为崔石泉(崔庸健);

第十军,军长为王雅臣;

第十一军,军长为祁致中。

此后,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先后组成三路军:第一路军,辖第一、二军,总司令为杨靖宇,副总司令为王德泰,政治部主任为魏拯民;第二路军,辖第四、五、七、八、十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总指挥为周保中;第三路军,辖第三、六、九、十一军,总指挥为张寿笺(李兆麟),总参谋长为许亨植(李熙山)。之后,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联合作战,互相配合,从长白山下到黑龙江畔广大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严重威胁着敌人的统治,有力地牵制日军,配合了关内战场的对日作战。

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是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它扩大了抗日军队,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在白山黑水之间,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展开了长期、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消灭了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