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歼灭古贺部》
发布日期:【2016-09-02 16:23:48】 浏览次数:【12771】

 

画面高190厘米,宽280厘米。作者杨光,1964年生于吉林省九台市,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色彩教研室教员。历史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城市相继失陷。日军嘉村旅团于1932年1月3日占领了锦州后,又命令骑兵第二十七联队以“扫荡匪贼的任务”为名,前去占领锦西。1月5日,联队长古贺传太郎率领87名骑兵由锦州出发,6日中午到达锦西,县长张国栋投降日军,锦西失守。日军占领锦西县城的消息传到附近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要求抗日,西五会民团成为主要的组织者。1月9日,古贺指挥的骑兵和步兵在出城扫荡的途中遭到西五会民团的伏击,被英勇的锦西人民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辽宁省锦西一带的爱国抗日群众武装力量用劣势装备歼灭日军古贺骑兵联队的胜利,对全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油画《歼灭古贺部》真实地再现了辽西大地上这可歌可泣的一幕。画面下方几名毙命的日军倒在地上,武器和一些装备凌乱地散落在地上,显然已打过了一场恶战;画面中间,抗日群众端着步枪、土枪冲向远处的日军,准备进行下一场更加艰苦的战斗,留给观众的是一个个朴实勇敢的背影。整个画面以黄色为基调,有很强的阳光感。土黄色的大地、土黄色的粗布棉袄在画面上占有较大面积,也正象征着人民群众是开展抗日斗争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