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

人物简介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1946年3月9日),汉族,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人(现灯塔县)。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英雄事迹

老钱柜战役

老钱柜位于今天黑龙江省汤原县北部山区,地势险要,日本关东军占领汤原县以后,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方针,用重金收买当地一伙儿土匪,并派来7个日军指导官组成伪汤原县森林警察部队,他们不但守备日军伐木厂,还伺机偷袭抗日队伍,给北满抗日根据地造成很大威胁。1936年2月,赵尚志写信给留守汤旺河建立后方根据地的李兆麟等人,要他们立即组织力量拔掉于四炮的山林警察队,以便将旺河一带完全控制在我军手中。李兆麟在汤原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抽调了百余名部队准备进攻老钱柜。

驻防在汤原森林警察大队部的大队长于四炮十分狡猾,他在通往老钱柜的路上,设了不少关卡,要端他的老窝,必须先拔掉这些卡子,加上他手下的几个中队长都是小兴安岭著名的猎手,枪法好,地形熟,于四炮根本没把游击队放在眼里。 此外,老钱柜距离抗联第六军驻地有200多里,不仅山高路远,加上途中日伪军的设立的几道关卡,抗联战士想要拔掉这个地方,简直是难上加难。

为防止抗联部队偷袭,日军还利用大雪封山的自然条件派出许多密探,监视抗联部队的动向,一旦发现有抗联部队的踪迹,日军收买的100多名惯匪很快就能做好准备。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和二团团长戴鸿宾当即决定,抽调汤原县洼区区委书记李凤林领导的游击连参加战斗,并针对敌人的弱点,制造了一个巧妙的战斗方案。当时,李兆麟身边只有军部警卫连和青年游击队连共计100多人,而且武器陈旧,战斗经验不足,这和日伪的100多名惯匪比较起来战斗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李兆麟作了精心的部署。他先以突袭的方式,攻下通往老钱柜外围的哨卡—查巴溪,这里驻有森林警察的1个中队,驻守在这里的伪军头目黄毛、丁山、张保山被当场抓获,其他伪军也被李凤林和战士们全部缴械。打下查巴溪后,尽管战士们由于长途行军和激烈战斗,既疲劳又饥饿,但为不给敌人缓冲的机会,李兆麟命令继续投入下次战斗的准备工作。夜幕笼罩的小兴安岭,十多张马爬犁,押着黄毛、丁山、张保山,沿着冰封雪地的汤旺河向下一个战斗目标—-南岔疾进。路上遇到山林警察大队副队长宋喜斌,此人猎民出身,枪法超准,他的突然出现,引起李兆麟、戴鸿宾、李凤林等人的高度警惕。三人立即想出个应急方案,决定由李凤林同志和几名战士,押着黄毛、丁山坐在第一张爬犁上,并命令他们如果宋喜斌问就说是山下送粮的爬犁,黄毛、丁山赶紧答应。看到黄毛和丁山,宋喜斌以为是自己人,将盒子枪收起来放在腰间,当两路爬犁会合的瞬间,战士们冲上去将宋喜斌等六名伪军缴械,宋喜斌就是南岔的伪军头目,因此南岔营地也被六军顺利占领。此时,老钱柜就是最后一道关卡。李兆麟率领战士趁着夜色,悄悄接近老钱柜,睡梦中的伪军做梦也没有想到200多里以外的第六军辉突然打到了家门口,一下子乱了阵脚,日伪军见势不傲,只得缴械投降。抗联部队没费一枪一炮一兵一卒顺利拿下老钱柜,完成了摧毁敌人在小兴安岭设置的顽固堡垒。

铲除老钱柜这个据点后,三军和六军在这一带很快建立起密营、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医院,并且创办了训练干部的军政学校,在这一地区,后来在这一地区,抗联第三军和六军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